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外汇高胜率日内重仓短线「高盛评级」 利息支出的账务处理「利息支出怎么做账」 股票实盘组合5月成本「实盘模拟组合」 首支绿色债券「绿色债券发行主体」 产品经理如何快速读懂一份复杂的财报「读懂财报」 可转债中签有多大收益「可转债中签收益」 你认为月光族应该如何理财才能告别月光「 摆脱月光 月月有余 技巧八 学习理财知识 提高理财能力」 定期30天理财收益怎么算「怎么理财每天赚100元」 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怎么计算」 公司债质押新规定「债券可以质押吗」 精选债券 当一个稳赚不赔的 债主好吗「投资买什么稳赚不赔」 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 基金赎回费率不得超过「不同时间买入的基金赎回费怎么算」 可转债的投资策略「可转债低价策略」 债券承销和债券投资「从事债券工作好做吗」 房企债务偿还高峰期「债券的偿债基金属于资本吗」 北京银行中期业绩「同比跟环比的区别」 换承兑汇票违法吗「债权转让的税务处理」 如果预期未来利率上调,应选择固定利率贷款对吗「如果可能提前还贷,选哪种方式」 理财 究竟是如何挣钱的 「怎样理财才能赚到钱」 境外机构发行熊猫债对中国可能带来哪些益处?「木兰债券与熊猫债券」 9 股债平衡策略分析「股债平衡型基金」 非标融资业务「非标债权融资」 打新债一定赚钱吗「打新债一定能赚钱吗」 卖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分录「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明细科目」 2020年税法一综合分析题「2020税法一考试题及答案」 2022年中国债市走势「债券市场行情」 福莱转债股吧「福莱特股票行情」 嘉实超短债070009分红「嘉实超短债最新收益」 3000亿巨头涨停「股票底部放巨量上涨说明什么问题」 促进养老托育服务的意见「针对养老问题解决措施」 打新债攻略「可转债抢筹」 lpr影响债券市场「lpr一直不变」 公司债和企业债的区别是什么和什么「政府债和企业债的区别」 2020年安徽非标专项债「专项债报告」 债市平静期如何打破市场「如何突破工作瓶颈期」 公募reits房地产「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中加颐享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 分红公告公示「惠理高息股票基金」 浅析能源危机下黄金资产的重要性分析「经济危机对黄金的影响」 专项债券项目绩效评价指南研究「项目绩效评价分析」 专项债发行加速「有效推动」 如何查看一家公司的融资情况「个股的融资比例如何查询」 2021年政府专项债券「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 融券技巧及方法「融资融券策略」 初级会计实务资产试题及答案「初级会计实务 资产习题及答案」 华夏稳增基金经理「华夏基金固收」 货币政策相关知识「当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日本债务为什么这么高「日本外债总额」 债券型基金随时赎回「债券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2023-01-25 09:04:32来源:采沙

最近,关于经济的讨论很多。

我们也闲聊几句。从去杠杆聊起,聊聊经济的整体现状,和稳经济33条的初心、愿景,和接下来的7个月里需要注意的事项。

1、穷日子和富日子

鲁迅先生在《小杂感》中,写过这么一段: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当下的悲欢,和过去的悲欢,也并不相通。理解了当下的悲欢,才能痛饮今日的悲欢。

2022年的悲欢是什么呢?

“穷日子穷过,富日子富过”。我们就从这句俗话说起吧。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重要的是,念好自己的经。富人买东西,可以闭着眼。穷人买东西,要睁大眼。

要不要花钱,花多少钱,一要看看家庭存款余额,二要看看进项,量入为出嘛。打个比方,每个月都月光,谁也不敢买房。譬如买房,不光要能凑齐首付,还要负担得起月供。

一个家庭,是一个微小的企业。

企业要投资,和家庭买房,情况类似。

账上的现金够不够,能不能拉到投资、借到贷款,都不是投资决策的关键。企业投资决策的关键是,把钱投下去,能不能赚到钱?能赚到多少钱?

马克思早已烛照幽微:

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

一个国家,是一家巨大的公司。

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和家庭买房、企业投资是类似的:有多少资源可以用?投到哪里有收益?有多大的收益?

国家要制定促进经济的政策,首先看看家底(财政),再想想未来(收益)。

什么指标最能概括一个国家的家底呢?宏观杠杆率。

2、过日子,杠杆不能太高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三去一降一补”确定为经济管理的五大重点任务。

高污染产能侵蚀未来收益,低利润产能不能产生足够的收益;库存可能不会产生必需的收入,还可能阻碍新产能的成长。

低利润的产能、高污染的产能和库存,都是隐形的负债。隐形的负债,总有一天会成为显性的拖油瓶。

去产能和去库存,是通过淘汰低效能的存量去杠杆。

降成本和补短板,也是去杠杆。

刮骨疗毒,“去腐”的同时,还要“生肌”。只剜掉腐肉就不管了,会留下一个疤。

所以,“三去”的同时,一定要“降成本”,提高效率;一定要“补短板”,增强能力。

降成本和补短板,是通过培育高质量的增量去杠杆。

3、去杠杆是一趟不得不走的苦旅

“三去一降一补”,正在改善我们的家底。但是,宏观杠杆率仍处高位,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我们看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宏观杠杆率数据:

2008年3月-2022年3月的宏观杠杆率 数据来源:NIFD

2015年以来,金融部门资产方去杠杆的效果很明显,金融部门负债方的杠杆率相对稳定了。

其他经济部门的宏观杠杆率,我们可以从下图,得到一个直观的印象。

2008年-2022年1季度宏观杠杆率数据 数据来源:NIFD

在上图中,2022年1季度末各经济部门的宏观杠杆率,都处在2008年以来的高位。

居民部门的宏观杠杆率62.1%,居2008年以来季度数据的第三位。

实体经济部门的杠杆率是268.2%,居2008年以来季度数据的第三位。

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宏观杠杆率158.9%,居2008年以来季度数据的第八位。

中央政府的宏观杠杆率19.7%,居2008年以来季度数据的第三位。

地方政府的宏观杠杆率是27.5%,是2008年以来季度数据的新高。

政府部门的宏观杠杆率47.2%,也是2008年以来季度数据的新高。

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部门的宏观杠杆率上升,都和防疫支出相关。我国坚持“生命至上”的防疫政策,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代价。

这里,还需要再做一个补充说明:

大家都知道,2008年的4万亿,收到了奇效,但有后遗症。

奇效是,我国不仅扛住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还收获了全世界最好的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铁,独步全球。

后遗症是,我国的宏观杠杆率从此一路走高,走到了很高。

所以,这些年,我们需要把“三去一降一补”作为重点任务来抓。

吃胖很容易,减脂很困难。

放水可以是主动的,收水就没那么随心所欲了。

我们的4万亿收官没多久,欧美就开始新一轮的货币扩张,我国只能被动因应,随行就市。于是,就有了后来疯狂扩张的房企。

没办法!我们是人口大国,只有保持高增长,才能创造出就业岗位,才能保障就业。

2015年,房企新一轮的扩张,开始疯狂。

2016年,“三去一降一补”,开始实施。

2018年,特朗普搞贸易战。

2020年,疫情爆发,欧美把印钞机开足了马力。

我们这两年,经济受到了疫情冲击,需要拿钱出来防疫,还要应对欧美的货币洪水,宏观经济杠杆率被动地止降回升了。

所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是“稳”,“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但是!

时不我予。欧美不仅在防疫上躺平,还在国际政治和经济竞争上摆烂。

天不假便。今年奥密克戎又来了。

先是深圳,再是吉林。

然后,上海又匍匐前进了两个月。

在这种情况下,推出“33条”,是“不得不为”之举。

02 33条的初心与愿景

我们该怎么理解“33条”的初心和愿景呢?

先看“33条”中的干货:

1、全年出台的各项留抵退税政策,新增退税总额达到1.64万亿;

2、新增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1万亿以上

3、支持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行3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

4、6月前基本完成发行3.45万亿专项债券,并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

5、加快1000亿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落地;

6、中央财政农业人口市民化鼓励资金安排400亿;

7、增加民航应急贷款额度1500亿,支持民航业发行2000亿债券。

结合上一节提到的各部门宏观杠杆率,我们逐项分析一下:

第一项:新增退税总额约1.64万亿

2021年,全国税收收入172731亿元。

2022年的新增留抵退税总额1.64万亿,相当于去年税收的9.49%。这个力度很大!

新增留底退税1.64万亿,可以增加企业利润,是最有效的压减企业杠杆的方式。

新增留底退税1.64万亿,是政府向企业让利了1.64万亿,可以有效提振企业家的信心。

但是,促进增长的效果,可能不明显。因为,非金融企业的宏观杠杆率已经高达158.9%。

大部分企业,想过的是安稳日子,怀揣的不是永远恒大的理想。有了钱,大部分企业都会选择先还债,把负债率降下来。

还要看到,实体企业部门的宏观杠杆率,是各经济部门中最高的,268.2%。

实体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内核。

实体企业足够硬,国民经济的内核才会足够硬。

实体经济高效运转,金融部门和政府部门才有活水。

第二项:新增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1万亿元以上

这一项是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是实打实的扩张措施。

但是,这一项措施的实际效果,取决于企业家的信心。

前面我们说到了:企业投资决策的关键是,把钱投下去,能不能赚到钱?能赚多少钱?

对投资回报的预期,左右着企业家向银行借钱的意愿,左右着企业家的信心。

在企业家眼里,世界的模样已经变得模糊。

2021年,我国出口占GDP的17%,拉动了40%的GDP增长。

今年以来的国际局势,特别是俄乌冲突造成的全球经济不稳定,拿捏着出口企业的信心。

今年以来的国内疫情,特别是上海匍匐的两个月,会加重企业家们的危机感。

2021年给我们的感觉是,这边风景多好。

2022年给我们的感觉是,这边也有乌云。

非金融企业部门背负着158.9%的杠杆率,再叠加上目前的不确定性,企业家很难做到乐观。

综合来看,我认为,下半年,企业融资进行扩张的意愿,恐怕会不够强烈。

另一方面,国家新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1万亿元,目的不会仅仅是要拉动企业1万亿的企业贷款。

国家新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1万亿元,需要地方政府把工作做得更深入、更细致,筛选出有意愿进行有效投资、有能力获得高质量产出的企业,帮助他们开发产品、扩大产能。

非金融企业部门158.9%的杠杆率,实体经济部门268.2%的杠杆率,有点高,不容马虎!

地方政府要把本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

地方政府的任务,不是把1万亿融资担保资金用完,而是把1万亿融资担保资金用好;不是拉动企业融资5万亿,而是争取用5万亿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如果只是简单地追求完成融资担保资金的投放,就变成了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

那样的话,未来几年,我们可能会面临新的“房企疯狂”。

第三项:支持国家铁路集团发行3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

这一项,是国家铁路集团的投资。

和路桥建设企业相关,和水泥、钢铁生产企业相关。绝大多数企业,只能享受到通车后的溢出效应。

铁路建设规划,都要经过严肃的论证,可以确保投资的有效性。

我们可以这么预期:铁路一响,黄金万两。

3000亿的铁路建设债券,对相关的行业是短期利好,对涉及到的地区是长期利好。

第四项:发行3.45万亿专项债券

专项债,是给地方政府专款专用的,需要逐项申报。这是预估这项政策实施效果的前提。

专项债的用途,有明确的规定。

此前,专项债必须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9大领域。

2022年,财政部又扩大了专项债券使用范围,纳入了三个领域:

1、城市管网建设、水利等重点领域项目;2、具有公益性且有一定收益的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3、农业农村领域的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

3.45万亿专项债券,是“33条”中规模最大的一项,应该说,政府的方向很明确:固本强基!

要求8月份使用完毕已下达的额度,这是要求地方政府加快节奏,把活干在前面,尽早落实投资、稳经济。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宏观杠杆率已经处在新高的位置。

“房住不炒”管住了地方政府卖地的冲动,未来几年,地方政府的财政自给率会是一个问题。

完成这一轮基础建设之后,如果没有新增财源,地方政府会承受债务利息的压力,再做大笔投资的意愿,恐怕就会回落。

相关领域的企业,不要犹豫!不要犹豫!不要犹豫!

第三季度是稳经济的阵地战时间,无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都要做到:快!

第五项:加快1000亿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落地

注意,这是交通物流专项!

中央政府的目标是:物流!

美国的物流费用占GDP的8%,而中国是15%。只要降低一个百分点,就是超过1万亿。

这是我们的短板,和痛点。

民营物流企业,把快递干得风生水起,但是在货运业务上缺乏亮点,特别是在国际货运业务上,几无建树。

2021年,“物流国家队”登场了。中国物流集团,2021年6月开始筹建,12月6日挂牌,可谓神速。国家组建中国物流集团,要做的,就是物流基础设施。

这次,除了1000亿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中央财政还安排了50亿元,支持全国性重点枢纽城市,提升枢纽的货物集散、仓储、中转运输、应急保障能力;中央财政还安排了25亿元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

所有这些动作,都是为了让货流跑得更快、费用更少,让整个经济体的物流成本更低。

第六项:中央财政农业人口市民化鼓励资金安排400亿

农业人口市民化鼓励资金,是鼓励各省为实际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服务上的投资,回报期长。在地方政府杠杆率创新高的情况,地方政府的投资意不足。

中央财政安排400亿的农业人口市民化鼓励资金,有一石二鸟之效。

一者,直接支持了地方财政的公共服务支出。

二者,可以间接地帮助地方政府去房地产库存。

农业人口进城,就需要买房住、买商铺做生意。

第七项:增加民航应急贷款额度1500亿,支持民航业发行2000亿债券。

今年,航企应该是最难的。

挣的钱少了,要花的钱没少。航班削减了,几百亿租来的飞机没机会飞。飞机要保养,停机费要付,机组人员飞完要隔离,各项成本每天都要支出。

贷款加债券,一共3500亿,有整有零。

这3500亿,是给航企应对眼下的难关的。

03 2022,不是2008

“33条”,容易让很多人想起2008年的4万亿。

但是,我要说的是,“33条”和2008年的4万亿,大不相同。

投放情况大致如下:

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约4000亿元;

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约3700亿元;

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约15000亿元;

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约1500亿元;

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约2100亿元;

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约3700亿元;

灾后恢复重建:约10000亿元;

十四年过去,今非昔比。

2008年的基本面,空白多,好下笔。2008年的经济管理,也没有今天的精细。

2022年的“33条”,比2008年的“4万亿”,兼顾了更多目标。

1、1.64万亿的留抵退税,是普惠性的让利。

让利,旨在浚水源、降杠杆。

2023年,企业手上多了1.64万亿,银行需要及时回收到期贷款,稳定杠杆率。

2、1万亿规模的再担保合作业务,需要精准地投放给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提供高质量发展的助力。

企业有没有意愿接受1万亿的再担保,还有待观察;能不能拉动高质量的有效增长,也需要一段时间“观后效”。

3、3000亿的铁路建设债券,是帮助地方政府“要致富、先修路”。

和绝大多数企业无关,和普通人的出行有关,和股民还有点关系。

4、3.45万亿的专项债额度,是帮助地方经济打底子。

这是“33条”中的重磅政策,也是关系到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政策。

相关企业会积极参与,地方政府要审慎管理。

5、1000亿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是为了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6、400亿的农业人口市民化鼓励资金安排,是为了促进农业人口进城。

7、1500亿的应急贷款额度和2000亿债券额度,是为了帮航企渡难关。

总结一下,收个尾。

杠杆和风险是伴生的。但是,杠杆是必要的。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增加杠杆更是必要的。

高杠杆率,也并不可怕。要担心的是,杠杆率的起伏,对企业投资信心的影响。

在宏观杠杆率处于历史高位的情况下,“33条”不仅稳,而且准。

新增留抵退税可以压降杠杆;航空应急贷款和债券可以定向纾困;市民化鼓励资金可以保民生。

稳经济,要靠融资再担保、铁路债券和专项债券。

打主力的,是专项债券。

再重复一遍专项债券支持的12个领域:

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

城市管网建设、水利等重点领域项目;具有公益性且有一定收益的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领域的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

最后,念叨几句:

政府改善经济墒情的时候,企业要及时种苗。

政府深谋远虑,决心很大,力度也用足了。

企业不要犹豫!不要犹豫!不要犹豫!

购物要趁促销季,不要错过2022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