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家族和美国总统「洛克菲勒摩根」 一文搞懂如何选债券基金「哪些是债券型基金」 近期哪只基金好「2021十大潜力低估基金」 什么是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是不是金融机构」 日本为何狂买美国国债 「为什么买那么多美国国债」 如何查询商票兑付记录 交通银行信息「如何查询承兑汇票兑付结果」 转债容易亏本不「我买可转债亏本的经历」 农银可转债债券基金4月15日起发行吗「农银汇理金汇债券A」 筹资管理 计算「筹资费率计算公式」 创金合信汇融「购买三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券」 大公募债和小公募债「公募基金分红」 大学生理财知识分享心得体会「大学生个人理财总结」 02727上海电气分红什么时候除权「上海电气今天有消息」 提取住房公积金有哪些途径「住房公积金提取方式」 公积金贷款额度的计算公式「个人公积金贷款额度」 公积金怎么提取需要什么手续「公积金提取需要哪些资料和程序」 公积金提取这么麻烦「非法提取公积金」 公积金交满一年能贷多少款「公积金贷款需要缴满几年」 公积金怎样能提取出来「住房公积金怎么能提取出来」 提取住房公积金怎么提取「怎么样提取公积金最省事」 住房公积金如何取出来 有什么方法可以全部取出来「住房公积金怎么才能取出来」 公积金组合贷上线 具体应该咋操作 「组合贷怎么放款」 哪里查住房公积金余额「我的住房公积金余额查询」 所有人 购买京内住房公积金可在手机上提取啦 退休销户提取 个人信息变更也都能操作 北京公积金贷款提取新政策「北京公积金提取2021新政策」 最高可贷80万 30年期利率3 25% 郑开住房公积金同城化业务指南公布 住房公积金能贷款额度如何计算「公积金贷款额度怎么算」 上海买房公积金贷款能贷多少「上海公积金贷款能贷多少额度」 深圳公积金贷款共同申请人必须是配偶吗「深圳公积金夫妻双方最高可贷」 住房公积金查询办法「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查询」 住房公积金个人怎么提取「实在没钱了怎么提取公积金」 公积金贷款限制条件是什么「公积金贷款额度限制」 公积金贷款 你符合条件吗广州「你还不是重庆公积金缴存或贷款客户」 深圳公积金缴存基数更新「深圳公积金基数」 北京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的通知「制定通知」 公积金发利息了 教你怎么查「住房公积金有利息吗」 公积金贷款 3种计算方式 也可自己 查询吗「公积金贷款能贷多少怎么计算」 商洛市个人公积金查询「智慧商洛住房公积金查询」 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通告公示「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怎么样」 北京公积金政策咨询「北京市公积金贷款细则」 武汉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调整5%「武汉市2020年公积金缴存最高限额」 重庆汽车公园开发商「重庆主城买房公积金政策规定」 武汉公积金的缴存基数什么时候调整「武汉市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 公积金年度结息利率多少「公积金还款本金和利息比例」 我的南京app租房提取公积金「建行公积金专享贷」 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基准利率是多少「公积金基准利率」 公告 滨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邹平管理部服务大厅搬迁 新地址在这 江苏苏州 公积金可以走内部渠道提取吗多久到账「苏州住房公积金怎么全部取出来」 上海公积金月缴存额7月起调整「2021年上海公积金基数上下限」 安顺市公积金管理中心 三破三立 服务发展提质增效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摩根家族和美国总统「洛克菲勒摩根」

2022-12-02 16:55:18来源:大农户大智慧

节选自:金钱与权力的博弈:摩根财团之华尔街再无王者 作者:柏阳

1914年,惨烈的战争阴云笼罩着全世界。

主张“中立”的美国,其实在整个战争中间就没闲着。这期间,摩根财团发行了大量战争债券,为英国采购充足的军需物资,最终促使美国完成华丽转身——战后由债务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英国—曾经不可一世、君临天下的日不落帝国,金融中心地位随之易手至美利坚合众国。

1918年11月11日,“一战列车”紧急刹车。

此时,发动战争的奥匈帝国已四分五裂、经济崩溃;狡诈尚武的德皇威廉二世因发生在柏林的“十一月革命”被迫退位,仓皇逃至荷兰,抑郁至死;获胜的协约国也是一片狼藉,百废待兴,全然没有胜利者的喜悦,有的仅仅是逃生者的释然和解脱……

那些梦想通过暴力荣升民族英雄殿堂的战争狂人们,最终成为被历史唾弃、耻笑的草莽之徒。

而主战、亲英、大发战争财的摩根财团,则运筹帷幄,谈笑间引领美国一步一步成为这场人类浩劫之中唯一的赢家。

草台班子

1914年6月28日,一个晴朗的星期天。在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一战的导火线即将被点燃。

此前几年,奥(匈帝国)塞(尔维亚)两国摩擦不断,剑拔弩张,随着塞尔维亚等巴尔干诸国把江河日下的土耳其赶出欧洲,奥匈帝国占领下的波斯尼亚逐渐成为了奥塞双方争夺的焦点。

可就在这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储妃不愿享受葡萄美酒、花前月下,偏偏跑到战争焦点中的焦点——萨拉热窝来宣讲和平,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在去往市政府的路上,斐迪南大公遭到了塞维尔亚爱国青年的袭击,不过他手疾眼快,把投进敞篷车里的炸弹又扔了出去,自己毫发未损,只是炸伤了几位路人。

也许是为了名垂青史,活动结束后他突然坚持要原路返回,探望被炸伤的行人,结果这一次他没有这么好运了。途中,一位名叫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极端青年枪击了大公夫妇。

斐迪南大公这次终于死了。

消息传出,市场平静得像刺杀事件没有发生一样,毕竟在这时局动荡的年代,恐怖袭击时有发生,大公也不是长长的遇刺名单中地位最为显赫的一位。

然而,这异乎寻常的平静,仅仅是暴风雨来临前那片刻的沉寂。

7月28日,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由向赛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斐迪南大公轻如鸿毛的死,一下子变得重如泰山。

恐慌情绪很快就降临到对战争还没有心理准备的华尔街,并开始向全美蔓延。

7月29日,俄国沙皇调动了百万大军,准备应战。

欧洲市场全部关闭,潮水般等待变现的证券涌向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交易量达到了惊人的130万股,人们在疯狂地抛售,行情随之暴跌。

7月31日清晨,隔夜聚集起来的抛售指令已超出市场负荷,一场金融危机看来已不可避免。

 这时,人们又习惯性地把目光投向华尔街23号,尽管皮尔庞特已经不在,但初建成的美联储难堪大任,摩根财团的影响力仍无可替代。

戴维森迅速把华尔街的银行家召集起来,紧急磋商对策。

拥堵在门外的卖家摒住呼吸,等待着开盘钟声的敲响。时钟已经指向了十点,交易所还没有开盘。

10时05分,电话铃响了。

经过表决,支持闭市的华尔街大佬占绝对多数。更重要的是,9时30分,财政部长威廉·麦卡杜在电话里向杰克建议:“如果你真的要听我的判断,那就是关闭(交易所)。”

“关闭,交易所暂停交易!”证交所的管理人员长出了一口气,等待抛售的经纪人则垂头丧气,把卖单无奈地抛向空中。

当时全世界唯一一家还在开市的证券交易所,就这样关门大吉了。

决策是英明神武的,当天下午,德国对俄宣战,欧洲几乎所有大国都已经卷入战争的阴霾之中。

眼看着开市遥遥无期,股票经纪人于是开始在“新街”(纽约股票交易所楼后的一条狭长小街)做起了地摊生意——地下股票交易市场。尽管被交易所怒斥为“不法经纪人的卑鄙行为”,可有买有卖、你情我愿,市场规模迅速的壮大起来。

这些路边摊经纪人唯一担心的,就是“城管”——调查地下交易的纽交所委员会的委员们。委员们仅仅视地下掮客为鸡鸣狗盗之徒,可随着新街上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愈来愈多,纽交所还是改变了主意,决定清查、整肃。

此时,“地摊贩”的机动灵活性显现出来了。他们分工明确,有放风的、有和投资人接头的,有专门进行股票交易的,所以“城管”屡次接到举报,即使突击检查,结果也只是发现“新街上只有四个孩子和一条狗”。

毕竟股票的诱惑太大了,既然不能在战斗中牺牲,那就让炒股挣的钱砸死我吧——美国投资者的心声!

很快,上百家经纪公司和众多投资者拥挤在这条狭长的小巷里,“孩子和狗”的谎言连卖菜的老太太都知道了。于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真正的股票市场”被取缔了。

不过还好,纽约证券交易所在12月份恢复了,1915年4月恢复了常规性股票交易。尽管起初交易量不大,但随着欧洲战事的深入,黄金开始回到“避风港”美国,华尔街重新喧闹了起来。

地狱、天堂

同一场战争,视角不同,看到的也各有不同。和平主义者看到了“堑壕战”,无尽的哀嚎和死亡,还有惨烈、血腥的“绞肉机”;

军事独裁者看到的是帝国的强大、权力的扩张、欲望的膨胀;

普通百姓看到的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处于外交时代的摩根财团银行家们,则看到了“机遇”,看到了美国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大趋势,即便杰克对一战令金融霸权易手的看法持嘲讽的态度,但敏锐的戴维森、拉蒙特等人已经“嗅”出了战争之中的无限商机。

“战争令整个欧洲的信贷活动终止,硬币支付停顿,所有国家都在开始延期偿还债务……到处充斥着诱人的利益。

……就好像突如其来发生了一场地震,现在人们还有些惊慌失措,不过很快就会一切正常的。”

在战争爆发之初戴维森发给拉蒙特的电报里,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摩根合伙人溢于言表的兴奋之情。

乱世出枭雄。一战给了杰克、戴维森、拉蒙特等金融家施展雄才的最佳舞台。

形势正如戴维森所预料,美国开始陷入恐慌:股市交易停滞,农产品出口大幅下滑,泛大西洋贸易停顿,黄金大量流出美国。

令华尔街恐慌的还有一件事:美元汇价猛跌导致纽约即将到期的8000万元欧洲债务负担陡然加重。

债务,还,还是不还?这是个问题。毕竟欧洲正乱着呢,早已无暇顾及纽约这点债券,能赖点就赖点吧。

“绝对不可以。”杰克给出了响亮的回答,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这一方面是绅士银行家准则——诚信使然,更重要的是此举使“亲英派”杰克在不违背美国“中立”承诺的前提下,可以为协约国尽点绵薄之力。

摩根财团同库恩-洛布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偿债辛迪加,他们亲自押运筹来的黄金进英,存入英格兰银行。

美国负责任的金融大国形象一举树立起来。

这项业务向欧洲乃至全球发出了信号:纽约可以像伦敦一样,保证金融行业的安全。

这可能是杰克万万没有想到的,对英国怀有无限敬畏之心的他,不过是在践行、坚守英国金融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底线。但在不经意间,杰克所代表的美国金融业已将“前进的标杆”甩在了身后。

无招胜有招,“前浪”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被“后浪”给拍到了身后,“后浪”还一脸无辜,一脸茫然。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曾经风光无限的日不落帝国,那是相当的郁闷啊!

不过,笃信盎格鲁撒克逊文明的摩根人,在一战中的的确确为包括英国在内的协约国出了一大把子力气。

拉蒙特就直言:“从战争一开始,我们就想要协约国胜利。”一向温文尔雅的杰克,一边在私底下大骂德国人为“日耳曼野蛮人”,一边向英国驻美大使表忠心:“摩根愿意以全部资金支持英国”。

威尔逊总统代表政府宣布:对战事持“中立”立场,摩根财团执行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这也是外交时代银行行事的重要准则,但实际行动表明他们不过是在说一套,做一套。

1914年8月初,刚刚卷入战争的法国就开始在美国寻求金融支持。他们找到了摩根财团,探讨贷款1亿美元的可能性。威尔逊政府横加阻拦,这事就这么给搅黄了。

可是到了9月份,威尔逊的口风就不再那么严了。

当时还是以农业立国的美国,一战初期农产品出口锐减,农民担心协约国因缺少信贷便不再购买他们的粮食、棉花。

民选总统可是一张张选票选出来的,自然群众是政客的衣食父母,群众呼声岂敢当耳边风。威尔逊不敢怠慢,连忙商量对策。

为协约国贷款正合了摩根的意,戴维森于是趁势游说财政部长麦卡杜:“要想保住繁荣,就要顺应民意,我们必须向欧洲提供资助!”国务院顾问、即将上任的国务卿罗伯特?兰辛向总统献计:“只要把禁止通过募集战争债券提供贷款的提法,改为允许提供信贷供协约国购买物资,就可以了。”

真是“不看广告看疗效”啊,口头上仍是义正词严的中立原则,行动上却可以回避中立立场,天晓得贷款是用于购买农产品物资还是军需物资。

威尔逊接受了兰辛的妙招,此举“疗效”也好得惊人:农产品出口量遽增,战争还刺激了美国工业品市场的大发展。

欧洲战事还在壕堑战中无休止地相持着,缠斗着,死尸不断地在壕沟中堆砌。而此时,大洋彼岸的美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时期。

地狱、天堂,只在一线之间。

肥差

一战,第一次世界规模的大型战争,最终比的就是物资补给。

战时欧洲绝大部分工业已开工不足,美国成为了协约国理想的“兵工厂”。

为抢夺“兵工厂”的物资,协约国内部、英国政府各部门之间都开始竞相哄抬物价。

英国的财政大臣劳埃德?乔治看到定价混乱的弊病,于是,财政部的乔治?佩什爵士和巴兹尔`布莱克特带着该项课题,前往美国考察调研,他们找到的就是摩根财团,因为只有它足够忠诚,也只有它才有能力压低物资价格。

戴维森深思熟虑之后,提出了一箭双雕的计划,为摩根赢得了英国在美国的物资采购总指挥的角色。

“戴维森计划”总结起来一句话:由一家机构全权代理协约国大额采购任务。这家机构不言自明,当然是摩根财团。理由也很充足:一,摆脱中间商从中渔利;二,大规模集中采购有谈判的主导权;三,摩根很强大,可以压低甚至决定价格;四,摩根是英美金融交流的桥梁,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相信摩根,没错的。

 为兜售“戴维森计划”,老戴亲赴英格兰。同时还特邀了英国驻华盛顿大使赖斯爵士进行游说工作,“地陪”摩根建富(摩根银行伦敦分行)合伙人特迪·格伦费尔从中穿针引线,遍访官员。

英国官员开始喜欢上戴维森的想法了。经过1个多月的紧张活动,终于有机会一锤定音了:

1914年12月16日,戴维森得到了和英国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财政大臣劳埃德?乔治共进午餐的机会(看来老外也有餐桌上拍板的传统)。两杯酒下肚,席间哥几个交谈甚欢,戴维森见时机成熟,便拿出了一份拟好的摩根公司为协约国担任采购总代理的合同。

首相眉头紧锁,细读精读合同上的每一个字,最后在上面写下两个字:同意。

戴维森如释重负,他为摩根财团又完成了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很快,摩根就进入角色,和协约国连续签署采购协议:

1

915年1月,摩根银行同英国陆军委员会和海军军部签署协议,首批采购物资为价值1200万美元的马匹;

随后,摩根银行的法国分部——摩根-哈耶斯公司为法国完成了另一笔采购任务;

接着是俄国……

很多英国官员担心和摩根财团的“联姻”,会招致一些非议。但是,他们都心知肚明,采购的工作油水大,回扣高,是极容易被腐化的“肥差”。可越是“肥差”越被人盯得紧,“徇私”的指控那也是不小的罪过,战争期间弄不好要掉脑袋的,有了摩根这把“挡箭牌”,采购官员们就可以安心很多。

戴维森的游说、摩根的人脉、英国各部门之间的窝里斗,造就了摩根协约国物资采购总代理的战时新角色。而这一角色,可以称为摩根财团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个角色:除了潮水般涌入的佣金,更重要的是,摩根通过该业务成功打入各国政界高层。从此,通过政府资源做只赚不赔的生意,成为摩根今后的一项“发财秘技”。

斯退丁纽斯

就在一战正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一纸合同,协约国物资上就开始大量出现“Made in ”的标志了,保持“中立”的美国已经将星条旗插到了战场最前线。

摩根代理采购物资的具体执行机构是新设立的“出口部”,总裁由拉蒙特找来的钻石牌火柴公司老总老爱德华?斯退丁纽斯担纲。

“一根小小的火柴,和一栋豪宅相比价值微不足道。可就是这不起眼的火柴,可以让整栋豪宅瞬间化为灰烬。”斯退丁纽斯身上就有着火一样的工作热情、火柴般惊人的能量和爆发力。

斯退丁纽斯外表整洁干净,一头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戴着一副无框眼镜。他对细节的关注简直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他手下的职员(更准确地说应该叫苦力)被他折腾得筋疲力尽,恨不得一天内就把他们的所有精力榨干榨尽。

一次,斯退丁纽斯大发慈悲,让一个苦力在晚上九点下班,同事们纷纷上前欢送、道喜,场面悲壮。

斯退丁纽斯奉行的“压榨主义”是有道理的,一战期间无休无止的狂轰滥炸、反反复复的拉锯战、“绞肉机”般的近身肉搏,都需要有力的后勤补给来支撑。而协约国大量的物资供给正是依靠着斯退丁纽斯领导下的“出口部”。

出口部每天要采购的物资总价高达1000万美元,每月采购货物量相当于30年前全世界的国民生产总值(GNP)。采买、储备、货运以及投保等等,现代物流业的流程出口部一个环节也不少。每天一大早,华尔街23号便人头攒动,各路制造商、银行家、货运公司老板,形形色色的人挤得摩根总部水泄不通,被警卫呼来喝去也无所谓,为的就是见上斯老板一面。

随着战事的深入,工厂的生产负荷能力已经达到极限。斯退丁纽斯通过摩根财团的融资能力,贷款给兵工厂等物资生产企业,以保证合同的履行。就这样,尽管是赶鸭子上架,但美国的军工等工业生产能力快速提升,一战结束时美国已经拥有世界第一的军火生产能力,其军事强国的地位此后便再未被撼动过,直到今天。

此时的斯退丁纽斯已经成为美国军事工业之父,美国的工业沙皇。当然,这一切权力和光环都是摩根财团给与他的。

德国怎么也没有想到,原本势均力敌的欧洲战事,竟然从美洲冒出一个从未预料到的“X”因素——美国。在斯退丁纽斯的推动和摩根财团的资助下,美国的军工生产能力开始令同盟国不安。

德国陆军指挥官埃里希?冯?鲁登道夫恶狠狠地说道:“斯退丁纽斯可以抵得上协约国的一个军团。这个人已经不适合活在世上了。”

德国参谋总长埃里希?冯?法金汉制订计划,将切断协约国供应线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英国也截获了德国情报,斯老板的生命安全随时会受到威胁。

要知道,斯退丁纽斯可是协约国物资供应链条上最关键的环节,一定要保住他的性命。

斯退丁纽斯的家人迅速被带离斯塔滕岛上的别墅,安置在了长岛上。斯老板本人则悄然离开华尔街,藏身于停泊在纽约港边的“玛格丽特号”巡洋舰上,直到战争结束。舰上戒备森严,室内的装饰完全是戴维森为其爱将亲自挑选的。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这句现在小青年装酷时必备的时髦台词,应验在了大发战争财的摩根财团的身上。

斯老板神秘消失在公众视线之后,杰克和摩根合伙人成为了新的攻击目标。

谩骂的信件如雪片般涌入华尔街23号,除了指责、诅咒之外,更恐怖的是恫吓和死亡威胁。

拉蒙特收到的一封信这样写道:“你为英国政府筹集战争贷款,这些贷款使我的兄弟再没有机会从德国战场上归来。如果有一天能够用子弹射穿你的胸膛,那将是我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刻!”

一个叫辛德勒的狂想症病人,意识中认定了自己在阿拉斯加入股的矿藏被摩根银行窃取,于是疯狂地写信咒骂杰克。还有威胁要炸掉杰克房子的信件,事后也被证实完全是讹诈。

直到明特尔枪击事件发生,杰克的担心变成了现实,尽管化险为夷,但他坚信刺杀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德国的阴谋。

此后,他开始变得谨小慎微,甚至到了疑神疑鬼的程度。他大量雇佣海军陆战队退役军人为保镖,在公众中曝光的次数愈来愈少,逐步退居幕后控制大局。

金融控制权之争

在美国,摩根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金融控制权之争由来已久,进入第一次全球化时代(始于十九世纪末期,终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杰克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国的总代理雅各布·希夫之间的明争暗斗便高潮迭起、剧情跌宕。

双方的均势直到一战才宣告打破。

崇英反德,是摩根家族的传统,杰克这一代也不例外,甚至更走极端。

1898年,正当年的杰克被老爸皮尔庞特“流放”到了英国,直到1905年。尽管忍受着孤独,但杰克和杰西逐渐适应了英国的绅士生活,他们在王子门街13号欣赏费拉兹凯、鲁宾斯的油画,在多佛尔庄园尽情享受英式乡村风情,在奥尔登纳姆庄园打板球,在海德公园漫步……。

慢慢的,杰克夫妇和出生在英国的子女们,都成为了彻底的“亲英派”。每年他们都要在英国居住半年,风雨无阻,在他们内心深处,英国就是他们的家。

对英国有多么热爱,对德国便有多么的敌视。

“德国人总是欺骗我们,摩根家族永远不要和德国人来往,永远。”皮尔庞特的咆哮成为了杰克铭记于心的箴言,也成为他在一战中的行事准则。

可这一原则,受到了犹太人希夫的挑战。

雅各布·希夫,出生于德国,胡子雪白,眼镜小而聚光,态度傲慢,作风强硬,是领主时代仅有的可以和皮尔庞特叫板的犹太银行家。

其背景注定了他反俄亲德的战争取向。早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出于对沙皇尼古拉二世反犹政策的不满(1881年-1914年间,由于沙皇的屠犹政策,数以百万计的俄国犹太人流亡海外,引起国际舆论的激愤和声讨),他为日本提供了2亿美元的巨额信贷资金,帮助日本扭转战局,打破了十九世纪以来欧洲国家对外战争的不败金身。

一战初期,摩根财团向俄国提供信贷支持,随后又为沙皇采购军用物资,这引起了希夫的反对。

杰克和希夫正在联合发行巨额债券,两家全美最大的财团实力相当,因此杰克和着稀泥,尽力不惹恼刚愎自用的希夫。

“俄国是一个有偿债能力的国家,仅此而已。我想,通过金融施压俄国,促使其在社会制度上进行变革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行的。”

杰克的回应看似有理有据,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敷衍。

和希夫暗中的较量还远远没有结束。

1915年,库恩-洛布公司暗箱操作,企图收购炸药供货商杜邦公司的股份,进而改变同盟国无法从美国获得军火物资的尴尬处境。英国诺贝尔公司迅速将这一消息转告给杰克,很快杜邦的掌门人科尔曼?杜邦就从摩根财团处获得850万美元的贷款,进而化解了这场恶意并购。

终于,双方的暗战慢慢激化,最终爆发成一次台面上的恶语相向。

1915年5月,德国潜艇突袭了皮尔庞特航运托拉斯建造的露西塔尼亚号——一艘没有任何武装保护的豪华客轮,1000多人葬身大海,其中有128名美国人遇难。

一贯傲慢的希夫难掩失望,平生第一次登门造访摩根财团。希夫的突然出现,令杰克有些措手不及,正在气头上的杰克把对德国一腔怒气完全发泄到了希夫身上,然后毫不绅士地夺门而出,只留下希夫一人呆若木鸡。

摩根财团的合伙人也都惊讶不已,在杰克身上发生公然违背绅士银行家准则的事情,实在有点不可想象。事后,杰克也对自己的不理智感到后悔。

“我做的是不是有点过分?”

“我是不是应该向希夫先生道歉?”

一屋子摩根合伙人,竟然没有一个敢直接批评杰克的冒失。

这时候,聪明的德怀特?莫罗悄悄递给杰克一张纸条,上写着《圣经》上的一句话:“做此事非为你,而是为你的圣名,哦,以色列神啊(Not for thy sake, but for thy name’s sake, O House of Israel!)”

杰克心领神会,径直向库恩-洛布公司走去。

尽管彼此仍然恪守儒雅的君子之风,但立场的不同,注定两人有你没我的死掐结局。

玩的不是金融,是寂寞

一山难容二虎,更何况是各有立场、很有主见、实力相当的两只虎。

摩根财团和库恩-洛布的“战争”爆发了。

1915年4月,英国财政大臣劳埃德·乔治向杰克询问,是否有贷款不少于一亿美元的可能性,杰克不置可否。因为他心里清楚,威尔逊政府明令反对向协约国巨额贷款,公然违抗的后果岂不就是宣布不想在美国混了吗,只能拖一拖了。

可时不我待,英国资金不足的矛盾愈来愈突出了。

7月,英国首相阿斯奎斯敏感的神经被两件事深深地触动了。一件是由于外汇不足,英国取消了一项与摩根签订的为俄国采购物资的合同;一件是为向摩根支付购货款项,英国不得已征用了谨慎保险公司持有的美国证券。

吸金猛兽——斯退丁纽斯的出口部,每天要吞掉英国200万英镑,英国财政资源已是入不敷出,陷入绝望的境地。

而此时,仅仅距离英国和摩根签订代理采购协议不足百天。

仗还是要打的,马恩河战场上每天20多万枚炮弹还是要发的,可钱的问题怎么解决,美英政策上的冲突怎么解决?

这时,杰克出手了。

内阁成员在摩根的公关加游说下,开始轮番向威尔逊总统展开攻势。

“美国的繁荣,与协约国的贸易息息相关。没有贷款,美国的出口就会损失惨重,经济形势陷入困境。”财长麦卡杜打了头阵。

国务卿兰辛则更是变本加厉:英美已经是栓在一起的蚂蚱,穿一条裤子的弟兄,如果不给协约国贷款,美国工业将陷入萧条,经济金融将陷入动荡。

威尔逊总统被说动了。

可令杰克没有想到的是,英国筹集贷款时竟会没有指定由摩根来负责,而是采取私底下询价的形式。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永恒的只有利益。”英国前首相帕默斯顿说得实在。没办法,对英国无限忠诚的摩根,还是要低下头、屈下膝,和其他银行竞争这笔贷款。

9月,英国内阁派出英法代表团,一行四人动身前往纽约,此行的使命是在美国筹集一笔10亿美元的巨额私人贷款。出发前,格伦费尔被告知不要提前将代表团成员透露给摩根财团。

尽管英国在贷款问题上和摩根表现得若即若离,但杰克和戴维森还是举着小旗,到码头恭迎代表团的到来,并提前安排好了入住的酒店。

担任代表团团长的是高级法院*官里丁勋爵。这人拥有贵族头衔,气宇轩昂,脑子清楚。要命的是这家伙也是个犹太人,这让摩根很是被动。

不过,杰克还是表现出了不凡的气度和遇事沉稳的优良品质——能屈能伸,方能成就大业。

“谁说犹太人就是木板一块,就算是钢板铁板,我也要把他融化”。杰克暗下决心。

杰克和戴维森先是与里丁勋爵在其下榻的饭店里亲切友好地清谈,然后在精美艺术品装点的摩根图书馆里大搓了一顿高级西餐、品了品顶级哈瓦那雪茄,最后又带他在海盗号上美美地享受了一番(具体活动项目无据可查,不得而知)。

总之,接待工作很细致,情感沟通得很到位,里丁同志很满意。

双方的私人关系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里丁勋爵对杰克很有好感,对杰克的很多提议表示赞同。杰克试探性地提出10亿美元的贷款额度过于庞大,也许5亿美元作为首次债券发行规模更为稳妥。出人意料的是,里丁竟然同意了。

杰克还和里丁谈妥了利率和包销费用,并承诺不再收取任何额外的费用。

强大的库恩-洛布公司也在积极争取包销这笔巨额债券。里丁和希夫都是犹太人,自然更为亲近,比摩根具有先天优势。

可是,过于自负的希夫,没有把优势转化为胜势,并为他的傲慢付出了惨痛代价。

他强硬地表示,如果参与提供贷款,那么俄国——英国的同盟国,一分钱也别想拿到。

“没有哪个政府可以接受歧视自己战争盟友的条件。”里丁拂袖而去,冷冷地甩给希夫一句话。

希夫的强悍和固执,开罪了里丁,开罪了英国,甚至开罪了整个协约国。伦敦筹资人名单中希夫的名字被勾掉,摩根不战而胜,在美国的最大竞争对手——库恩-洛布公司此后开始逐渐式微。

 卧榻之侧,已无他人安睡。

从此,摩根玩的不再是金融,而是寂寞。

摩根帝国

凭借着杰克、戴维森等人的智慧和勇气,摩根财团在一战中摧城拔寨、大获全胜。

在1914年签订协约国采购代理合同时,英国陆军大臣基钦纳勋爵卯足了劲预测,采购总金额大约在1000万英镑左右。可最终,摩根的采购金额达到了惊人的30亿美元,几乎占了美国向协约国所售物资的一半。仅佣金收入,摩根财团就捞了足足有3000万美元。

5亿美元的战争债券也很快用光,到战争结束前,摩根为协约国筹集了高达15亿美元的信贷资金,摩根银行还神不知鬼不觉地运回了价值30亿美元的股票,分阶段在纽约市场完成变现,股价没有发生跳水,英格兰银行也拿到了他们最急需的现金。

通过其代理人资格,摩根财团还拉拢了一大批亲密的企业盟友——通用电气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杜邦公司、美国钢铁公司,还有古根海姆家族旗下的肯尼科特铜业公司、美国冶炼公司。数以几亿、十几亿美元计的大合同落入这些公司的手中,摩根也收获了他们的忠诚。

摩根财团代理物资采购、提供巨额贷款、协调英美政府关系、对德实施金融封锁等壮举,也赢得了英国等协约国的信任和赞许。当然,密切合作过程中,纷争、猜疑、妒忌不可避免,但他们已视同兄弟,尽管矛盾常有,但彼此关系已经牢不可破。

在摩根建富公司的茶室里,一份珍藏的书信挂在最醒目的位置。那是劳埃德·乔治1917年的亲笔信:“我们幸运地得到了一家公司(指摩根财团)的帮助,他们始终不遗余力地保护英国政府的利益。”

摩根与美国政府的联系也更为紧密了:斯退丁纽斯被任命为美国军需供应总监督,戴维森成为红十字战争委员会主席,莫罗就职于海事联盟委员会;后来摩根的合伙人拉塞尔·莱芬韦尔担任财政部副部长,负责自由事业债券工作(美国自由事业债券销售了170多亿美元,莱芬韦尔功不可没)……

自然,有得必有失。

占全美十分之一人口的德国后裔、第一代爱尔兰移民、大量的孤立主义者指责摩根推动美国参与战争的恶行;英国也因战后伦敦金融中心地位不保也迁怒于摩根;美国政界人士因社会上的反战情绪而极力和摩根划清界限;杰克的生命也接连受到死亡威胁……

以威尔逊总统为代表的*党人始终在寻求削弱摩根的方法,毕竟过于强大的垄断金融力量对政府来说是个巨大的威胁。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无法阻止摩根前进的脚步。摩根财团在杰克手中达到了权力新的高峰。

 “(摩根)公司是掌控复杂局势的中流砥柱……我感到我能够部分取代父亲的社会地位了。”一战结束后,杰克倚窗凭栏,极目远眺,内心充满自豪而又五味杂陈。

其实又何止是部分取代?

接手摩根财团时,杰克不过是一个被人耻笑为难堪大任的公子哥。如今,嘲笑他的人都闭上了嘴,俯首称臣,顶礼膜拜。

杰克所掌管的摩根帝国的版图,远远超出皮尔庞特时代。摩根财团已成为引领全球金融发展的强势力量。

一战创伤慢慢愈合后的(二十世纪)20年代,美国开始享受战争之花结出的硕果:

战前,长期扮演资本接受国的美国,1914年时净外债还高达35亿美元之多。短短3年之后就戏剧性地“变身”债权国,净债权超过79亿美元;汽车、钢铁等产业延续了战时军工生产的火热场景;技术进步促进了农业的持续繁荣;史无前例的贸易顺差;民众消费热情高涨,股市水涨船高,债券销售火爆;爵士乐等新艺术形式粉墨登场,好莱坞电影、超现实主义绘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为代表的性文学大行其道,一派歌舞升平的靡靡景象;

历史称其为“咆哮的二十年代”、“沸腾的二十年代”、“黄金十年”、“疯狂岁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