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费纠纷渐增 消费者如何跨“坑”避“雷” 新冠疫情反弹 菲律宾暂禁外国人等入境 “西四包子铺”林立 谁是真正老字号 七部门启动2021年全国农资打假行动 力促农资稳价保供、保障农民持续增收 日本首次报告感染变异新冠病毒死亡病例 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6亿 网络文学改编如何“叫好又叫座” 文化和旅游部:严查以中老年为目标群体的包价游产品 包装变“绿”了 快递会不会提价? “冠名名校”虚火亟待降温 高职就业服务须思变求新 机会别错过!四川2021年高考第二次补报名将于3月22-23日进行 新闻分析:智利如何快速推进新冠疫苗接种 2021年吉林省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500万亩 影响范围超380万平方公里 沙尘天气缘何偏爱春天? 如何发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作用? 吉林省有这些举措...... 统计数据显示:31%的亚裔美国人在疫情期间遭受过种族歧视 新版航空服务规定出炉 机票退款须七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成 综合消息:非洲多国疫情态势各异 疫苗接种继续推进 上海中招新政: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放红利 北京前两月财政收入1094.3亿元 同比增长5.1% 为何早上入校时会有美妙的钢琴曲?解放教育集团艳春校区给出了答案! 99.25分!“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表现优异顺利交付 官方回答:关于发票抽奖活动所涉及的发票管理问题 巴西新冠疫情再度告急 几大因素导致疫情难控 “健康上海”融入“一江一河”引领新风尚 经常运动、饮食均衡、饮水足量……别让痛风盯上你的孩子 清明五一假期能出游吗?什么时候能回到曾经的生活状态?专家解读 长春建筑学院学生网上吐槽“自来水像牛奶”被调侃 网友:缺乏生活经验 怎样做到在直播间放心地买买买 如何防范被诈骗风险?这三招教你识别 武契奇:塞尔维亚公民对中国疫苗高度信任 乌兹别克斯坦计划5至6月利用进口分装方式生产中国新冠疫苗 意卫生部长回应停用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对疫苗持谨慎态度是正确的 韩媒:美防长奥斯汀抵韩 开启正式访问 美国警察追捕抢劫案嫌犯 开枪击中1岁男童头部 这家巨头车企推出“缺芯”皮卡!每升油将少跑425米 全球新冠确诊超1.2亿例 菲律宾将禁止外国人入境 美国40岁护士偷新冠疫苗时被发现 或面临重罪指控 铁鸡斗蜈蚣欧冠比分预测推荐拜仁慕尼黑VS拉齐奥 直播带货怎么规范?市场监管总局对平台提了六点要求 吉林党史:融入红色元素 全新演绎《最亲的人》(一) 美科研人员:火星地壳下可能含有大量水 外媒:巴西总统任命疫情暴发以来的第四位卫生部长 九台至双阳高速公路项目复工 快看,关于在长春市开展的发票抽奖活动详细安排来了! 整治侵权APP,让用户安心享受“一部手机通天下” 文化和旅游部将对旅行社市场进行专项整治 拜登:若性骚扰指控调查属实 纽约州长科莫应该辞职 英国16日发布新外交与国防政策 意欲何为? 日本频频在这个问题上挑衅 但这次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日美同盟“二加二”会议 重要的是美国会让多少利
您的位置:首页 >珲春 >

金融消费纠纷渐增 消费者如何跨“坑”避“雷”

2021-03-17 17:09:07来源:中国吉林网

金融理财产品日益丰富,消费者与金融机构联系日趋紧密,但与此同时,金融消费引发的纠纷也日益增加,部分金融机构收取或变相收取高额利息或金融服务费、金融产品过度或虚假宣传、对客户信息保护不足等引发的案件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业内人士建议,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包括监管部门、司法机关在内的各类主体均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金融消费者理性投资、依法维权。

部分机构收取或变相收取

高额利息或金融服务费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法官田静霆告诉记者,与金融机构相比,个人风险承受度相对较低,且缺乏一些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另外,个人和金融机构之间本就存在信息不对称,而金融产品的高度专业性又加重了个人在与金融机构交易过程中的这种地位不对等,因此近年来涉及个人和金融机构之间纠纷的案件数量并不少。

“在此类纠纷中,金融机构收取或变相收取高额利息或金融服务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件数量较多。”田静霆说。她告诉记者,在大部分此类纠纷中,银行在合同中约定的贷款符合相关部门规定,并未突破贷款利率上限,但在实际贷款过程中,往往存在通过一些第三方中介公司向贷款主体收取咨询顾问费或通过保证保险类产品向贷款主体收取保险费用的情况,这种变相的费用导致贷款主体用资成本过高,损害了其利益。“部分贷款主体在法院审理过程中表示,其对这些费用不知情。”田静霆说。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新闻发言人沈波也表示,在签订金融借款合同过程中,部分金融机构未以明显的方式向贷款者对金融服务费加以说明,让贷款者产生混淆,与其他费用一起交纳,变相收取高额利息。此外,部分金融机构以贷款人提前还款为由收取额外费用或将提前还款视为违约收取高额违约费,损害了金融消费者权益。

另外,由贷款机构未能向金融消费者明确披露实际贷款利率而引发的纠纷也时有发生。中消协3月15日发布的“全国消费维权十大典型司法案例”,其中一个案例就是此类纠纷。原告田某、周某与贷款机构订立《贷款合同》,合同首部载明平均年利率11.88%,还款方式为分次还款。贷款利率具体以《还款计划表》为准。后原告发现实际执行利率高达20%多。法院认为,贷款机构应当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借款人明确披露实际利率。以格式条款方式约定利率,还应当以显著方式提示,并按照借款人要求予以说明。一般人若不具备金融专业知识,难以通过短时阅看《还款计划表》自行发现实际利率与合同表面利率差别。

谨防金融产品过度、虚假宣传

伴随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理财产品种类日益丰富,而由此引发的消费者金融权益被侵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沈波表示,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银行员工未经所在银行授权,以银行名义违规向客户销售第三方机构投资理财产品,该部分理财资金通常投向案外高风险投资理财公司或职业放贷人及小额贷款公司,资金安全度低、风险大,到期无法兑付的风险极高。

银保监系统近期公布的罚单显示,贵州银行遵义分行罗茂高因“违规销售理财产品”等原因被银保监会遵义监管分局罚款30万元。邮储银行上海松江区妙严寺营业所因某员工私售理财产品,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上海银保监局罚款50万元。

同时,金融机构存在对个人理财产品夸大收益率、风险提示不足的情况。沈波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金融机构不能对客户做保底承诺,但实践中,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推荐理财产品过程中虽不使用保底用语,但实际推荐内容与保底承诺无异,对金融消费者存在不当诱导情形。另外,各类金融机构在格式合同订立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提示说明不足的情况,包括在合同中仍未采用字体、颜色、加粗等方式进行特别标识。

保险领域虚假宣传、欺骗投保人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去年底,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例通报显示,安心财险、轻松保经纪等机构在宣传销售短期健康险产品中,存在“首月0元”“首月0.1元”等不实宣传(实际是将首月保费均摊至后期保费),或首月多收保费等问题。上述行为涉嫌违反《保险法》中“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欺骗投保人”等相关规定。

对客户个人信息保护不足

金融机构对客户个人信息保护不足也引发了一些纠纷。据移动支付网发布的《中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执法白皮书2020》统计,央行在2020年开出的行政处罚罚单中,案由涉及“个人金融信息”的共181张,涉罚金额合计超过1.8亿元,处罚对象包括银行、证券公司、支付机构、消费金融公司等。

多家银行曾因对客户信息未尽安全保护义务被处罚。例如,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因对某客户个人信息未尽安全保护义务、2019年5月、7月,该中心对部分信用卡催收外包管理严重不审慎,2020年8月被上海银保监局处罚款共计100万元。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也曾因对客户个人信息未尽安全保护义务被责令整改,并处罚款共计100万元。

“现在社会各界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过,部分金融机构存在将个人信息授权给外包机构、进行催收债务的行为,部分外包机构的催收方式严重影响了金融消费者的个人生活。”田静霆表示。

伴随社会各界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日益重视,近年来,我国也逐渐加大了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力度。2019年底,央行下发《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初稿)》,涉及完善征信机制体制建设,加大对违规采集、使用个人征信信息的惩处力度。今年2月,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将个人金融信息按照敏感程度由高到低分为C3、C2、C1三大类,要求金融业机构不应以默认授权、功能捆绑等方式强制获取个人金融信息,也不应委托或授权无金融业相关资质的机构收集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

业内人士表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进程仍需加快,现行的金融监管法规也应进行修订完善。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周振海建议,制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一方面可以提高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立法层次,对金融消费者和金融机构的权利义务进行根本性规定,保护金融消费者的长远和根本利益;另一方面,可统一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领域的监管标准,避免监管真空与监管套利。”

沈波也表示,金融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掌握基本的投资知识、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包括监管部门、司法机关在内的各类主体均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金融消费者理性投资、依法维权。(经济参考报记者 张莫 向家莹)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