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靓号”捆绑套餐销售形成灰色利益链 河北鸡泽发现李鸿章“晓谕碑” 五大亮点!网购新规实施在即,专治各种套路! 浙江去年处理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1.9万余件 北京有序恢复文化旅游活动 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新规出台 机票退款申请7个工作日内完成办理 机票退票后7个工作日内退款 国内低风险地区、环京地区通勤人员进京不再查验核酸证明 洮北法院:保护消费权益 优化营商环境 中消协:网上消费越来越流行 这里面的“坑”可不少 楼市“暖冬”开局 一线城市房价领涨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正式交付 “不知火”大火 晚橙终“晚成” 美媒认为拜登不急于从叙利亚撤军 中消协:将加快处理消费安全热点问题 近十年最强沙尘天气成因趋势 浙江金华:打造触手可及的“精神书屋” “3·15”晚会曝光:喂药养羊,简历被贩卖、“瘦身”钢筋…… 美国日增新冠确诊病例显著下降 杭州开展千年古城复兴试点 广西回应“泡药沃柑”事件:规范进行果品保鲜 对健康不构成影响 扎根西海固的三甲医院 你不冷漠,城市就温暖!老人突发疾病 医护夫妻出手抢救 市场监管总局:直播带货平台要建立消费投诉绿色通道 贵州发布一批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 工信部:严厉查处“诱导老年人下载APP”等违规行为 全国12315平台上线两项便民新功能 重庆出实招推动撂荒地复耕 上海发布投保十大典型案例 这些“坑”要提防 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大使敦促美英澳等国停止借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 外媒:默克尔政党遭遇地方选举惨败 韩总统文在寅就公企职员“炒地”事件向国民致歉 知名机构或入股“信息类”:BAT战火引向分类信息网 揭秘广州检代检找人代检代替体检流程让您不在担忧 揭秘北京体检代检找人代检代替体检流程让您不在担忧 揭秘上海体检代检找人代检代替体检流程让您不在担忧 全国新发现35岁以下吸毒人员同比下降超三成 美法德过去5年军售继续增长 近10年来影响我国最强的沙尘天气来袭 网络交易监管出新规:直播带货、卖货等交易视频至少保存三年 省消协消费教育基地揭牌 吉林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林草行业 以进一步科学高效利用林草资源,助推绿色经济发展 白俄罗斯开始接种中国援助的新冠疫苗 我省各地开展丰富活动 营造安全便利消费环境 2020年我省货物进出口总值一千二百八十亿元 100个大中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消费维权”成评价弱项 2020年中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2.2万起 中国地震局:用3至5年健全地震长中短临预报责任体系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 集安至桓仁高速公路计划3月20日进入全面复工状态 预计2023年建成通车
您的位置:首页 >珲春 >

手机“靓号”捆绑套餐销售形成灰色利益链

2021-03-16 17:10:56来源:中国吉林网

最近,一些手机用户在办理“靓号”有关业务时遭遇套餐捆绑、诈骗犯罪等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手机“靓号”买卖背后渐已形成一条灰色利益链,哄抬价格的同时也带来不少使用麻烦和安全风险。有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一方面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尽快出台完善市场管理规范,并积极引导消费者理性看待手机号码。

号码莫名“被靓号”

过户转网限制多

近年来,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与生活办公必不可少的工具。有的运营商刻意规避“工信部禁止运营商买卖手机号码禁令”,一些消费者却因为手机号码被运营商选定为“靓号”而遇到不少麻烦。

——有运营商规避“工信部禁令”变相销售“靓号”。目前我国施行的《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中要求,电信经营者“不得向用户收取选号费或占用费”。然而,工信部出台《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10余年以来,屡禁不止的“靓号”收费和变相收费、加价等现象不断侵害手机用户权益。

此前,北京联通曾采取“拍卖预存款+承诺最低月消费金额”的方式来间接“销售”靓号,被指以此销售手法来规避工信部禁令。也就是说,靓号的选号是免费的,北京联通将拍卖金额全部作为靓号预存款,在号码开户后一次性到账,仅可作为话费消费,不可清退为现金,且需要承诺每月最低消费。

——部分用户对“靓号”协议不知情。一些手机用户反映,开卡时运营商并未提前告知自己的号码存在“靓号”协议。一名吴姓联通用户在工信部部长信箱留言称,自己办理手机号码时没有签过任何关于“靓号”的协议或合同,与联通客服人员沟通取消10年最低消费无果。他说,开号时没见过协议内容,问及“靓号”协议规则是怎么制定的,工作人员告知是根据相关部门相关法规制定的。

一名石家庄电信用户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说,其2017年9月办理一张手机卡用于宽带及电视业务,缴费期间却发现手机号成为每月最低消费189元的终身“靓号”。“办理业务时没人告诉我这些信息,电信公司说我签过字,我说没有签过字,让他们提供单据对比签名也不给提供。”

——一些号码被追认为“靓号”。有消费者反映,运营商在未经其本人确认的情况下,对其使用的普通手机号码加收“靓号”套餐费。今年1月,四川省德阳市一名电信用户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说,其手机号码开卡时仅为普通号码,2020年办理过户时被要求签订10年使用协议,电信公司称该号码已被内部系统追认为“靓号”,但并未通知或征得用户本人同意。一位莫姓移动用户称,其2017年办理号码时未被告知或签订任何最低消费合约,但在2020年4月突然发现每个月有100元的最低消费,想取消该条款却被移动公司以“靓号”为由拒绝。

——号码过户、转网等被捆绑最低消费。近期,北京联通用户吕先生想将自己的号码过户给好友,去营业厅办理过户业务时,却被要求继续购买2年的捆绑套餐。吕先生说,他已经按照运营商的“靓号”规则使用2年,不理解为什么过户还需重新购买套餐,这完全是霸王条款。

去年6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名联通用户反映,2009年开办手机卡时工作人员告知其号码属于优质号段,两年内有月最低消费,到期后可随意更改资费。“可我现在用的套餐是每月69元,运营商仍收取我每个月129元的最低消费。”该用户说,当其想办理携号转网时,却被运营商告知号码要用到2029年,否则必须缴纳违约金。

“靓号”买卖潜藏风险

霸王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

记者调研了解到,在利益催使下,“靓号”买卖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利益链,代理商和“黄牛”层层哄抬“靓号”价格,搅乱市场秩序的同时,也引发了安全风险。

——“靓号”买卖催生灰色利益链。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运营商不能直接收取选号费,许多“靓号”便在网上号码买卖平台交易,一些人蓄意囤积号码、高价炒作,形成了一条从运营商、各级代理商到消费者层层加价的利益链。今年2月安徽淮北中院审理的一件案件中,市民王某以10万元通过中间人购买“靓号”并成功过户,但当时“靓号”原持有者正服刑关押,不可能在营业厅办理过户业务,法院最终判决将号码恢复给原持有人。

记者在淘宝网上随机联系了两家店铺客服,均被要求添加微信好友沟通。随后记者打开选号链接选择了一个号码咨询,客服说购买该号码需缴纳758元“选号费”,首月套餐129元,次月可以更改,需要本人到北京丰台区马家堡“商家指定网点”办理。当记者询问“靓号”为何在正规营业厅难以见到时,该客服说:“‘靓号’等级不一样,消费也不一样。我们的号码是直接找运营商内部领导拿的,营业厅通常只办理业务,很少提供‘靓号’。”

——购买“靓号”衍生安全风险。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出售“靓号”的幌子实施诈骗等违法行为,在消费者支付款项后迅速拉黑,或者寄给消费者无法使用的手机卡号。此外,在平台购买“靓号”时需要向商家提交个人身份信息,可能导致用户信息泄露;很多此类网络平台还嵌有银行卡办理、算命等链接,可能衍生更多安全风险。

在去年山东警方破获的一起诈骗案件中,两名嫌疑人在快手平台上利用短视频和直播展示虚假手机“靓号”,引导感兴趣的用户到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用户付款后迅速拉黑并拒绝发货。今年初,一名用户向工信部投诉称,他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某公司宣传开通“靓号”的广告,按照指引购买号码并存入几百元话费,使用不到一个月电话就被停机,补缴话费无果,向客服和业务员反馈多次,对方以各种理由搪塞不办理复机。

还有消费者反映办理“靓号”后常接到陌生人打来的骚扰电话。一名用户反映,2019年11月自己以月保底290元、3年合约办理电信AAA级靓号后,经常遭受催债电话骂人恐吓,严重影响其个人生活,反馈给电信和代理商都未有效解决。该用户说,当时曾询问过代理商是否有他人使用过该号码,代理商回复没有使用。

——霸王条款侵害消费者利益。去年5月,武汉一用户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说,其办理携号转网业务时,移动营业厅以“1380”号段为老号段、改为“靓号”为由,要求赔付违约金6000元。北京市新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海认为,手机“靓号”是稀缺资源,同时也是公共资源,在没有政府主管部门明确行政审批的情况下,运营商擅自指定土政策以实现超值利润,属于霸王条款,是无效的约定。

疏堵结合斩断灰色利益链

去年8月,工信部部长信箱回复显示:“所谓‘靓号’是一种社会心理认知,并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受访业内人士认为,“靓号”问题牵扯到神秘文化、传统认知以及商业伦理,难以通过强制性限制措施圆满解决,建议疏堵结合、多措并举,斩断“靓号”买卖灰色利益链。

——明确部分号码稀缺属性。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说,“一刀切”禁止靓号交易只会滋生灰色市场,建议有关部门明确特殊号码范围及价值,根除“靓号”认定的乱象,防止黄牛、选号平台大肆炒号。通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建议,参考部分国家或地区的做法,把一切过程暴露在阳光下,对符合规定的“靓号”或一些使用者要求选择的号码进行收费,并将所得资金用于慈善公益事业。

——规范完善合约协议。马继华说,“靓号”的知情权比较复杂,因为名义上运营商不能对号码单独标价,就不可能与客户签订关于“靓号”的合同,只能在选号时对应相关套餐。李海、付亮建议,在明确号码价值的基础上,针对“靓号”管理制定明确规则,要求运营商设置更加规范、合理、透明的合约。

——加强顶层设计和监管力度。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对第三方号码交易平台的监管处于真空地带。建议有关部门一方面加强监管打击力度,严格禁止运营商和代理商搞内幕交易,整顿第三方号码交易平台,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管控好“靓号”的市场获得渠道,研究设置更加合理的号码分配方式。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障,用户也需理性看待手机号码。李海说,“靓号”个体用户权益受损时,由于标的额较小,救济成本、诉讼成本远高于个体损害额,再加上处于垄断地位的运营商违规成本较低,消费者往往不愿意付出更大成本主张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可针对这类套餐捆绑等事宜主动出台指导案例,明确案件审理依据并对运营商形成司法震慑。同时,相关部门应严肃整治带有迷信、诱导色彩的“靓号”广告,广大消费者要更加理性看待手机号码,让手机号码回归正常的使用属性。(记者 刘国政 胡正航 程子龙)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