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开始接种中国科兴新冠疫苗 综合消息:突尼斯变异新冠病毒系本土演化而来 中东多国加快疫苗接种进程 长春大众卓越女足昆明集中 开启第二阶段冬训备战新赛季 “春风行动”全面启动 研考初试成绩本月陆续发布 长春市文庙博物馆将举办元宵节线上公益文化活动 美失业率上升“新穷人”领救济 记者探访救济食品分发站 起步就是冲刺!牛年伊始长春多个项目火热开工! 吉林省全力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监管 全国大部分农区陆续忙碌起来 田间地头一派生机盎然 3天3夜跑了500公里!成都大叔完成极限超跑挑战 4天致8次高铁晚点:铁路部门提醒放风筝远离铁路电力网 26日天宇见证浪漫一幕:"元宵月"巧遇"黄帝星" 猜灯谜、做灯笼 长春市图书馆“闹春图”元宵节系列活动来了 重庆返岗复工农民工达260余万人 返岗率逾六成 美国新冠肺炎死亡人数超50万 超一战二战和越战美阵亡者总和 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召开 中方呼吁采取全球行动应对环境问题 机场“逐鸟人”:黑脸蛋是我们的“标配” 吉林省人社厅发布通知,2021年社会保险缴费有新变化! 伊朗最高领袖:如有需要或将浓缩铀丰度提高至60% 国资委:支持央企加快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亚泰广州冬训先“瘦身”再“增肌” 内外援引进工作将全面展开 零距离!揭开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神秘面纱 洮南:强化政务大厅疫情防控 确保群众办事安全 谭德塞:全球各地都进行新冠疫苗接种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 智利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80万例 外企看中国丨专访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我们期待在中国“云”端舞出新姿 嫦娥五号带回月壤 3月将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牛年元宵节 十六月最圆 利益联结产业链上游,伊利全面助力东北地区乡村振兴 春节假期后文旅新风尚 开春如何玩得更尽兴? 长春新区:打造“升级版”营商环境 省运管局指导各地全面有序恢复道路旅客运输服务 游客捞取泉池内硬币引发争议 趵突泉景区回应 一派生机盎然!湖北武汉:开启“全城赏花”模式 澳大利亚学者认为比特币价值被高估 北京汤圆元宵抽检全合格 温馨提示:带冰霜的别买 刚果(金)总统谴责联合国车队遇袭事件 湖南两名男子爆竹炸6条小鱼被取保候审 同时段播放全国第一,实时收视率破1!电视剧《鲜花盛开的山村》,不一样的乡村戏! 挂着名校牌子,收费高,却很孬!有名无实的“冠名办校”值得警惕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届会议昨日开幕 中方代表发表视频致辞 注意!吉林省这5批次食品不合格! 非洲新冠确诊超383万例 多国持续推进疫苗接种 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发布“清明•致敬英雄”主题征文、摄影征集评选活动的公告 @吉林人,坚持完今天,24日气温将回升了! 推动两国关系重回正轨 女童海洋公园爬凳摔伤 脸缝4针 家长要求园方赔偿合理吗? 为中国疫苗投下信任票 多国领导人“带头”接种 海外网评:50万条逝去的生命,美国无法治愈之痛
您的位置:首页 >创投 >

青海有故事的名小吃

2019-03-23 14:12:01来源:青海日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食。从正餐,到街头的风味小吃,可以说不胜枚举。魏麻食、狗浇尿、酿皮儿、甜醅、筏子肉团、青海土火锅已深深烙在老青海人的记忆里,它们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美食,更蕴含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内涵,这种内涵已成为久远的回味……

魏麻食

麻食西北人也叫“麻什”或“麻食子”,中原人叫它"手撇面",南方人叫“猫耳朵”。

20世纪三十年代,西宁的一些老人应该还记得在大新街北口的中山市场内的魏新元,他家的麻食是同行中首屈一指的,物美价廉、汤浓味鲜。除了选面的细致和制作麻食时的力道适中之外,魏麻食最有特色的就是汤汁了。

麻食的肉汤是把鲜牛肉切成肉丁,爆炒后再经焖煮,让调料充分渗进肉内,再与煮熟的萝卜丁烩成汤。端起一碗麻食,尝一口汤,顿觉味香适口,十分鲜美。每日清早有许多顾客喜吃酸辣调味的麻食,据说这可以醒酒,吃后头脑清爽。

据了解,魏新元共经营30余年,仅头十几年就在新民街购置一四合院。1969年去世后,他的大女儿曾在长江路农贸市场继父业,经营麻食,尚有当年魏麻食特色。如今在西宁街头已找不到魏麻食的足迹了。

尹凉粉

尹凉粉的制作者名叫尹得寿,是互助土族自治县沙塘川尹家湾人。父亲尹光祖为清朝营伍士兵,后来营伍解散,他做起了小本生意。他所做的凉粉色淡黄,水与粉的比例得当,加上调料,鲜嫩而富有韧性,打成细线条也不会断,其鸡蛋臊子更具特色。

据说尹光祖制作凉粉的手艺,只传儿不传女。其子尹得寿保留了父亲做凉粉的特色,每日出摊三个小时就卖完了。他为人忠厚,经营诚实,服务态度好,远近来吃凉粉的人络绎不绝。

据说有一天,“尹凉粉”没出摊,想吃凉粉的人便问老尹,老尹回答“调料不全呀!”原来尹凉粉所用七种调料,缺一种他不会出摊,否则认为是哄骗买主。正是这种诚信,尹家两代人经营近百年之久,“尹凉粉”成为西宁群众受欢迎的名小吃。1979年,尹得寿病故,操作方法失传,“尹凉粉”在市场上绝迹。

油炸糕

油炸糕的老板姓韩,家住西宁市东关,因为脖子后有个大疙瘩大家都叫他“韩疙瘩”,他经营的油炸糕也因此而得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韩疙瘩曾在省图书馆门口摆摊,他家的油炸糕不仅大而且酥脆鲜甜。

有位叫宋国荣的老人说油炸糕能治病。有一次他拉了几天肚子但特别想吃油炸糕,就带了几瓣大蒜备用,“韩疙瘩”见状,径直走进厨房,把大蒜和红糖放在一起炸出“糖蒜糕”,让老人趁热吃,说专治拉肚子,老人吃完后果然见效。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韩疙瘩”的店面人头攒动,在西宁可谓是红极一时。现如今你可能找不到“韩疙瘩”的油炸糕,但你可以去品尝水井巷何家油炸糕,小小的店面门口顾客一直都是络绎不绝。

冶凉面

冶凉面,因店主右手残缺一指,人们又称没指头的凉面,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山市场设摊卖羊肠凉面最有名气。他的凉面加工过程及选料考究又多样,面条也不同于现在市场上用机器面条做的凉面。

面条捞出后,拌上熟清油,其色鲜黄透亮,油碌碌让人垂涎欲滴,再加入少许的萝卜丁臊子、菠菜及其他调料,口味别样,进来吃饭的顾客很少有只吃一碗就罢休的。可惜的是,四十年代“冶凉面”就去世了,不过美味还是被智慧的青海人传承了下来。

杜酿皮

上世纪三十年代,西宁市下宏觉寺街有个陕西人,他做的酿皮首先出现在西宁街头,人称“杜酿皮”,杜酿皮小名叫尕玉子,人称杜尕玉酿皮,他家住大南门外,每日担子停放在南大街雷鸣寺街口南侧,他的酿皮灰碱适中,色黄质软,薄厚均匀,富有弹性,出售时有热有凉,需要热食,即放上大米粒用油加炒。其所用调料均为自己加工炮制。酿皮中调上这些调料后,味道十分可口,一袋烟功夫酿皮就卖完了。后来又有曹酿皮、刘酿皮都保持了杜酿皮的特色,为百姓交口称赞。(记者 罗连军 整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