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动态 >

严管特殊类型招生让公平至上

2019-01-07 10:31:18来源:中国青年报

\

1月1日,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初试开考,现场俊男美女云集,超长羽绒服成为保暖神器。图为考生走出考场。视觉中国供图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的基本要求》(简称《基本要求》),对非严格按文化课分数录取的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以及保送生工作提出了最新要求。

这本是一个看似常规的通知,但对比以往的要求,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通知在全面加强特殊类招生的管控、限制高校的自由裁量权、系统提高文化课成绩要求,对录取标准、资格审定、录取过程等制定出了更为严格和明确的要求。

比如对艺考生来说,《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的基本要求》中,2019年艺考生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将分别不低于当地高考二本线的70%或75%,而2018年则是65%。这一系列措施,显然是为了遏制艺术考试中的一些投机取巧行为,最大程度杜绝艺术类校考滋生的有失公平公正问题的出现。近年各地高考考生中,艺考生数量大幅增长,很多地方竟占比超过了10%。其中的一个核心因素不是因为考生喜欢,而是因为文化课分数要求低。很多人投机取巧,突击搞一点艺术专业培训,最后以艺考生身份博取更好的录取结果。在一些中学,艺考则成为高考博弈的一种工具,学校组织专业人士对文化课分数上一本无望的考生,统一组织艺考培训,走艺考这条捷径。同时,一部分优秀学校有艺术专业考试的自主权(校考),但因为专业考试的复杂性,又是各高校自主举办,甚至分布在全国各地举办,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瑕疵,很容易让公众对艺术专业考试的公平公正产生质疑。正是基于此,此次通知规定美术类与设计类等数量较大的专业类别,2019年一般不组织校考,2020年则不再允许组织校考,统一使用省级统考成绩。对于仍有必要搞校考的,要求原则上在学校所在地组织,确有必要在异地设立考点的,则需经当地省级招生机构同意,且校外考点数量最多不得超过5个。

同时,对于艺术团成员的录取分数,也明确要求不低于本校在生源省份本科第一批次最终模拟投档线下20分。2020年起,则取消对“极少数艺术团测试成绩特别突出的考生“进一步降低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的优惠办法,对这一比较模糊的评价区间彻底关上了门。

有人说,这是对艺术类考生作出了针对性的、手术刀式的政策限制,条条都是针对目前艺术类招生中容易滋生灰色空间的地带,以最大限度挤压其中学校的自由裁量空间,要求之严苛、之仔细,前所未有。

《通知》从7个方面对特殊类招生管理提出了更为全面细致的要求,核心非常清晰:公平正义!

比如要求加强信息公示,未经公示的特殊类招生一律不得录取,实际就是让全民监督。《通知》明确要求加强特殊类招生新生入校后的材料复核与专业测试,对于复测不合格,入学前后两侧测试成绩差异显著的考生要组织专门的调查。一旦查实违规,一律取消录取资格,并对考生与学校以及相关招生部门给予不同的惩处。

纵观这一系列措施,出发点非常清晰:最大程度挤压严管高校与相关部门的自由裁量权,严格特殊类招生的资格资质审核,加强监管,严惩作弊考生,以最大程度保证程序公平,确保招生的公平正义。

长期以来,高考一直被视为社会公平的稳压器、衡量器,备受各界信任,也备受关注。在近年招生改革的发展过程中,为探索多元评价,对于特殊类型的人才,尤其是艺术与体育人才,以及部分拔尖人才,逐渐衍生出系列特殊类型招生的渠道。这一招生渠道本来是为了探索多元评价,给特殊类型的人才以特殊通道,但因为诚信的缺失,功利的算计等复杂的社会原因,导致这些特殊渠道不断衍生出新的问题,甚至产生一些舞弊个案,引发社会各界对高考公平公正的怀疑、质疑。

这一系列措施,在确保高考录取的公平公正的同时,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压缩了高校的自主权,引起一些非议。但是在诚信缺失的现实环境下,相比高考的公平正义,高校的自主权不得不退居第二位。

此次特殊类型招生政策的调整再次提醒我们,在招生录取上,全面科学地评价一个人固然重要,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无论如何不能以公平正义为成本。今年河南高考考卷掉包案,更生动地告诉我们,招生诚信,不仅是招生部门的自律与监管问题,更需要每一个考生与家长的诚信不作弊,才可能全面真正地落实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才可能让更多的特殊类招生健康发展,造福考生,造福中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