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下篇——实战篇,是上篇——大运袭来的延续,没有看过的可以出门右拐进行复看:
这场改变个人命运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篇) | 米筐原创
站在2019年四季度的经济秋风下,如果你还没有理解当下存量博弈,甚至“减量博弈”已经是历史的必然,或者你至今还没有认识到全球债务增长模式的终局是“居民部门风险自担”,更或者是你还没有认识到未来十年世界经济整体减速的战场常态形势。
那么,你作为家庭核心财富的看门人,真的需要静下心来好好赶一赶进度了。
01
放缓!放缓!放缓!
截止2019年四季度,经济已经连续9年增长放缓,从下图就可很清楚的看到,这个趋势从2010年开始就没有停止过。
6%这条线,未来大概率是要破的。现在我们所采取的的一系列“逆周期基建对冲”充其量也就只能减缓经济下降趋势的斜率。
▲1978年-2019年中国历年GDP增长率
以2008年次贷危机为界,之前的30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平均增幅是每年10%,也就是不到7年就可以翻一番。
之后的经济开始从两位数增长持续走低,2009年我们能看到经济在大规模刺激的作用下,出现了一次反弹,经济增速又试探过两位数增长,但这只是“昙花一现”,随后就是我们已经经历过的持续9年经济放缓。
目前市场的共识是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经济放缓阶段,持续时间可能会超过15年,也就是从现在算起我们可能还要经历至少5年的经济“下台阶期”。
说的官方一点,我们目前这个苦日子期叫“战略调整期”,其实直观来讲就是经济增速从10%以上一路下滑到5%左右。
大环境经济增速腰斩的路上,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杠精,你说以后逆袭该有多难?
时间如果展望的更久,也就是官方所说的2049年的现代化节点。那么我们保守估计,各阶段的增长底线应该是这样的:
2019年-2025年实现5.5%的平均增速;2026-2035年实现平均4%的较低速增长;2036-2050年实现3%的低速增长。
这就是未来的最大基本面,也是90后、00后这两代一生都要必经的历史大环境。对于难测的未来,需要十分重视,因为你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可能有胜算。
孙子兵法中也叫:“战场环境,死生之地,不可不察”。
02
变局!失序与博弈!
实际上,我们正在经历的变局,早在2012年十八大报告就已经做出了明确的判断。
十八大报告中有这样的表述:“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几年后的十九大,更是把这个判断总结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有时候,官方话语都是极其凝练简化的,普通人如果没有系统的认知是很难体会到其中的内在含义的。
官方文件用词极其严谨的规矩下,用“大变局”来表述时代,可以说是百年未有。
咱们普通人该怎么理解?
用《三国演义》的开篇“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就能很好的理解,世界正在经历从“一元秩序”到阶段性“失序”的过渡。
不理解的话,咱举几个例子:
经济发展模式的“一元神话”打破;
全球产业链既有的发达国家吃肉,发展中国家干活分配模式正在垮塌;
作为一超的老美已经负担不起维护秩序的“高成本”;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探索正在遭受挫折;
……
以上依然是比较概括,或者说跟普通人还是比较远。
我们用大白话来讲的话,世界“资本一元秩序”的探索阶段性失败,对于咱们来讲就有了尝试低成本新模式重构秩序的可能性,也就是站在逆全球化的对立面,尝试新的低成本的更具可持续性的全球化尝试。
这里面红利不少,即为过剩产能找到阶段性的用武之地,也为未来新产业的孵化,培育后备的更具纵深的市场。
▲2019年5月26日中巴经济走廊高速公路(苏库尔-木尔坦段)完工
老美的“逆全球化”,撕毁各种协议,谨慎插手各类地区冲突等等,其本质上已经从国策上改为了“守内”,有点类似于偏休养生息的“绥靖政策”,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世界走向阶段性失序的证明。
反观我们的应对之策,也是尽可能避免阶段性“失序”的失控,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这个新提法,其实也是在应对“失序”的负面。
除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负面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正在发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
就像危机关上了一扇门,科技革命的曙光又开了一扇窗一样,有希望,才能团结在一起搞发展,否则,纯负面盖脸,大家迟早要打起来的。
如任正非先生所说:“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领域,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产组织形态、国家治理形态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谁在这场赛跑中顶住压力,率先冲出,一定就是乱市中最后的赢家。
谁胜谁负,还未定。
危中有机,这也是所有大变局既有的本色。
03
存量争夺!减量博弈!
对于我们个人这些微观主体,我们关注的可能更多的是该怎么办?或者在这样一个长周期的战略转折期,个人该怎么积极的应对?
首先一点,当下的产能是全球性过剩的,尤其是传统产业,机会都是结构性的,如果你要创业,一定要找到那个结构性增长点。
9月份,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当前的经济环境已经出现了极大的分化,大部分传统产业增长只有1%左右,甚至有些如汽车、家电等传统行业已经连续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这不是阶段性的,而是趋势性的。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虽然还是一枝独秀,但从长周期来看,房地产行业的大顶已经在2017年出现了,未来将面临的是“存量博弈”,甚至是“减量博弈”下的行业大洗牌。
老破小不要碰;
公寓不要碰;
远郊大概念新盘不要碰;
市区内70年产权盒子间谨慎碰;
……
这些明确的提醒,也都是基于时代的变局。
因为,当前以及未来的十年里,国家、企业、个人全维度、全领域洗牌正在各行业发生。
买房之前先默念3遍“房住不炒”;
重视已经震荡了3年多的一二线城市;
公寓年底优惠的坑还是少跳;
远郊大概念很可能是大坑;
开发商洗牌的当下,拒绝没有品牌和服务的“伪开发商”;
……
在经济长趋势“下台阶”的现实下,房地产这头牛依然还是很关键的,扑街是绝无可能的,只能在“稳增长”和“促转型”两个方面进行平衡。
这里面有个很现实的考虑,经济我知道是“下台阶”的,但你千万不能给我跳崖,就业受不了,硬着陆也不是闹着玩的,只能给我稳着劲儿,慢慢来。
拖时间,换空间。
扛压力,下险棋。
04
利润护城河
如果以前你的浮盈是靠国家的投资,或者叫全民的负债扩张,用结构性资产的泡沫来实现你财富的相对超越。
那未来在投资增速趋势性减缓,经济增长趋势性“下台阶”的现实情况下,你的财富增值的锚该如何切换呢?
或者,新时代的财富跃升逻辑是什么?
利润。
有人说瞎扯,规模都要萎缩了,利润能好吗?
这个观点也确实有实证,比如房地产行业,2019年,地方政府土地收入确实受到了极大地影响,连续几个月出现卖地收入负增长,足见对于未来开发商的悲观预期。
但房地产行业大洗牌倒逼追求利润,这也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不单单是房地产行业,目前在全行业领域都在发生。正因为规模遇到了大顶,才会在既定规模的效益上下功夫。就像同样是房地产每年10万亿的销量,如果都让前50名开发商去开发去运营,同样规模下利润是要比现在要好的。
这就是行业规模见顶后的第二波突围,也是寡头时代的特征,残酷淘汰,剩者为王,换来行业的整体效益增益。
有人说对于中小开发商很残酷。
但这就是规律。
基于此,目前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从去年年底就开始,一直是“龙头思维”,强者越强,而且没有回撤,以前还炒炒大的炒小的,未来的格局将是,一直炒大的或者有可能成为大的,至于小的如果没有本质改变,淘汰就成了游戏规则的必然。
今年上证50和沪深300为什么一直这么刚,其中就是时代资本追逐的逻辑。
因为当下,新科技方兴未艾,或者有些物种还没有出现在人们的眼前,那么当前的投资标的绝大多数还是传统产业居多。
利润的格局,决定最终在资本市场的格局,为什么银行依然能够担当每一次下跌调整的守护神,那是因为银行业占据了全产业利润的50%。
不是一般的刚。
虽然,未来把利润从银行和地产行业往实体产业“赶”,这是趋势,但这个利润的旧有格局还是会在过渡期依然持续的。
开刀,需要过程。
05
杠杆红利?谁加杠杆?
未来,除了传统行业的洗牌和维稳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于未来新兴产业的扶持,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且很多短期内都是不见回头钱的。
那么问题来了:谁来加杠杆?
盘点一下现实的情况,地方已经是高债务(我们估算实际杠杆率达到60%),而中央政府的杠杆率只有16%。因此,今后不仅应该由中央政府来提高杠杆率,而且财政赤字率也应该突破3%(美国超过5%),唯有如此,才能维持经济增长相对平稳。
从官方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央财政也是这样操作的,与传统行业投资负增长相对应,工信部公布的硬科技包括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八大方向的投资今年却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虽然目前还没有对你的生活有非常显性的影响,但这个结构性的增长事实已经在发生了,而且为什么国常会在强调投资时为什么一直坚持“有效投资”?
有些政策的细节很重要。
谁在负增长?谁在保持每年近20%以上的增长?
人们总是喜欢把自己吓得够呛的消息。但黎明前夜,黑暗虽然是主流,但统计局数据数据中的亮点可能更为重要。
2019年三季度经济数据
对于个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从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的大趋势,间接融资主要受益者是银行房地产利益集团,而直接融资将带来的是资本市场的红利,而且这个资本市场势必是要向全球资本全面开放的。
为什么?
因为,两个原因,第一层,资本市场可以加速传统行业的淘汰效率;第二层,资本市场是解决新产业孵化结构性加杠杆的唯一途径。
虽然,四季度资本市场还有一跌,悲观者还会用各种情绪吓唬你,但未来10年“请重视金融市场”这个观点依然维持不变。
这里面一定会有牺牲,也会有经济利益的诱惑与让渡,因为外资是要闻着肉腥味才来的,没有赚钱的预期,外资不会千里迢迢在此汇聚的。交钱才交心,持续不断加仓中国,才是实实在在的站位与态度。
新时代红利,也是一场罕见的冒险行动,因为我们的突围是必须要在经济的减速中完成的。刀枪声不断,进攻与防守亦不会停歇。
形势所迫,每个参与者都在负重前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