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94202.58亿元,已经连续4个月压降,今年首度回落至10万亿元以内。
所谓结构性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收益。
尽管目前呈现量价齐跌局面,但记者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结构性存款仍有一定市场。“虽然收益率一直下降,但结构性存款保证本金,还是有不少中老年投资者主动咨询。”某股份行理财经理表示。
监管紧箍咒显效
今年上半年,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连创历史新高,4月末规模突破12万亿元。
规模大增的背后,资金违规套利、业务乱象等问题一度引发监管关注。为打击企业空转套利,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结构性存款增长过快现象遭遇严监管,部分地区要求逐月压降。5月以来,结构性存款规模已经连续四个月压降,截至8月末,规模回落至9.4万亿元。
结构性存款量价齐跌的背后,是企业资金套利已经玩不转了。
一方面,部分企业一边从银行贷款,一边去买理财、结构性存款等进行套利的现象成为监管关注重点。
另一方面,银保监会此前已就银行机构结构性存款违规展业问题下发专项文件,要求银行科学审慎设计结构性存款,不得发行收益与实际承担风险不相匹配的结构性存款,避免银行机构盲目提高存款成本。
目前,已有银行因结构性存款业务违规收到监管部门罚单。案由包括贷款资金转存本行结构性存款及定期存单,虚增存款业务;贷款转为结构性存款、贴现资金转存保证金后滚动申请银行承兑汇票;向非机构投资者销售结构性存款未进行“双录”等。
未来走势如何?
随着结构性存款逐渐压降,银行正发力同业存单填补缺口。
Wind数据显示,今年5月以来,同业存单发行规模稳步上升。5月-8月发行量分别为1.06万亿元、1.36万亿元、1.8万亿元和1.94万亿元,其中8月发行量创2018年10月以来新高。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在让利实体经济要求下,银行实际上面临“资产荒”,为对冲息差降低的压力,负债成本管控的要求需相应提高。所以即便没有监管要求,结构性存款等高息负债的量与价也会下行。
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不完全统计,9月14日-9月20日一周内,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发行量共131只,平均期限为113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75%,环比下跌7BP。
多位专家认为,未来结构性存款仍将继续压降。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从总量上看,未来结构性存款压降带动的负债缺口依然没有缩窄。从结构上看,中小行在上半年的结构性存款存量和上半年的增量较大,所以压降对他们的影响也更加显著。
但是,由于具有保本特征,结构性存款仍是不少公司闲置资金理财的首选。同时,随着部分收益较高的保本理财强退,结构性存款仍吸引了许多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
上述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结构性存款的预期收益率不如理财产品,而且今年以来收益率持续下行,一般不是推荐给客户的首选,但也有不少老年人购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