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记者 隋二龙 郭树仁
初见韩冬梅,虽然有些瘦小,却给人一种干练、成熟的感觉。
41岁的韩冬梅是梅河口市信访局副局长。从事信访工作多年,她从不懈怠,协调解决了农民工被拖欠工资款、历史遗留的征地拆迁、企业改制职工工资社保、委培生就业和复转军人安置等众多问题,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此,她放弃了无数个周末和节假日休息时间,被誉为信访战线的“老黄牛”。
苦练内功“门外汉”变成“政策通”
2010年,刚进入信访局工作时,韩冬梅面临着专业不对口、业务一抹黑、家庭负担重等诸多困难,但她主动向身边的老同志请教、查阅网上资料,利用3个月时间熟悉掌握了4年内所有的卷宗和信访件,经过近一年的摸爬滚打,逐渐由信访“门外汉”变成了“政策通”和“活字典”,做到了法规政策“一口清”,成为全市乃至全省信访工作的业务尖子。
在日积月累的工作实践中,韩冬梅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一套得心应手的工作方法,即“一听二判三破四解”工作法。面对信访人,耐心听取他们的信访诉求、家庭情况、生活状态、社会关系等,拉近与信访人距离的同时,带着诉求到涉事单位深入调查了解,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综合研判诉求的合理性,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寻找突破口。
近几年,韩冬梅累计接待信访量近5万人次,累计准确研判疑难信访案件1800余件,有效推动了175人次的涉军访、900余人次的委培生上访、300多人次的粮食复营企业职工上访、近万人房屋产权信访问题的解决。在韩冬梅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梅河口市的信访积案由2016年的421件下降到2019年的169件。自2012年开始,梅河口市信访局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先进单位。
直面矛盾 努力化解积案
信访部门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疑难信访问题和一些难缠的人和事。面对眼前的困难,韩冬梅始终把维护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度和凝聚力、不让有合法合理诉求的群众吃亏作为工作信念,不等不靠,不推不拖,一大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2016年3月,梅河口市委培生大规模上访,提出安置工作、经济补偿等诉求,共涉及委培生900余人。韩冬梅与事涉部门共同摸清底数,查找政策,及时向市领导汇报,到其他地区调研,并多次向省信访局汇报,最终梅河口市通过开发事业单位辅助岗位、解决委培生就业等办法,在全国率先解决委培生就业这一多年遗留问题,得到了省信访局的认可并在全省推广。
2016年,全国复转军人串联上访。韩冬梅吃住在单位,连续奋战5个月,使事件得到了快速应对、妥善处理。2017年,韩冬梅代表我省迎接国家民政部检查,工作思路、工作成效得到了国家民政部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2017年,技工学校70多名学生集体上访,面对年代久远、档案缺失、主要当事人年事已高等不利因素,韩冬梅第一时间通过个人关系找到事件当事人进行核实,顶着酷热高温,利用3天时间一页一页地完成了档案查阅取证工作,得出了诉求部分有理的结论,且此事涉及人数达1100人。通过与人社局、教育局、社保局等事涉单位多次沟通协调后,拿出了处理方案,得到了市领导的采纳,诉求合理部分得到了圆满解决。
为民解难 用真情赢得民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事情大于天。”多年来,韩冬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是韩局长不厌其烦的帮助,让我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感谢冬梅,感谢政府,感谢党!”面对记者的到来,梅河口市新华街道居民朱小林不停地说着感谢。
朱小林因意外严重烧伤上访要求赔偿。几年来,韩冬梅多次带着她到通化206医院咨询是否符合出院条件、办理出院报销手续,到长春做伤残等级、护理等级等司法鉴定。为了尽快把赔偿标准确定下来,她往返于通化市、梅河口市两级法院咨询赔偿主体、标准等事宜,并陪同朱小林上法庭作调解。在韩冬梅的努力下,历经5年的多方协调,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朱小林最终拿到了398.68万元的赔偿,使这位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有了生活保障。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许多矛盾纠纷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密切联系中得到化解,许多上访老户就是在这样一次次耐心疏导下息诉罢访。
在信访工作岗位上坚守10年,韩冬梅连续4年被评为梅河口市优秀公务员,2015年被评为吉林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先进个人,2017年被评为吉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2019年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她将群众满意作为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奋斗目标,架起了沟通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心中有爱,温度自来”,韩冬梅用心的温度传递着春天般的暖意,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践行着一名基层信访干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