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新闻 >

首次海底长输原油管道内测在宁波完成

2018-12-16 14:55:26来源:中国宁波网

  昨天上午9时19分,在位于上海金山的中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宁波输油处白沙湾站,一个长2.8米的活塞状内检测器顺利从直径近1米的原油管道内取出。这是我国首次自主完成海底长输原油管道内检测,一举打破英、法等国家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垄断。

  该检测器从宁波输油处镇海岚山站投放发出,经过杭州湾海底53.5公里的岚白线原油管道。杭州湾地区海域地质条件及水文条件复杂,由于海底管道运行安全涉及海洋环境安全和国家战略安全,只能采用自主研发技术进行内检测。

  此次取出的内检测器叫做漏磁惯导检测器,是中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自主研发9年取得的重要成果。“内检测如同做‘肠镜’检查,漏磁惯导检测器就是‘镜头’,上面的72个传感探头记录海底原油管道的各种重要数据。”中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检测技术主管刘俊甫说,检测器前端漏磁检测部分负责采集数据,后端惯导部分如同“行车记录仪”,记录内检测器运行路径。

  此次岚白线海底长输原油管道内检,面临国内最复杂的海域,检测长度最大、管径最大、所需检测项目最全。“最难的是保证两部分之间信号互不干扰,我们整体优化了元器件排布。”刘俊甫说,漏磁惯导内检测器依托陆上内检测器的技术积累,重新调整优化布局,再通过后端处理技术对采集数据分类,达到有效采集信息的功能,可以发现海底原油管道是否存在减薄、变形等问题。

  “因为海底管道内部情况复杂,我们需要泡沫清管器等‘先锋’进行探路,确保管道安全无卡阻的前提下,再投放漏磁惯导检测器。”刘保余说,前期8枚探测器已将海底管道存在的变形点位探明,充分保障了此次检测的顺利完成。

  根据内检测器采集的大量数据,约15天后可以出具岚白线详细“体检报告”,为全面了解管道内部情况,进一步开展隐患排除、日常维护提供数据支撑,大大提高海底管道运行的安全性。“这次检测的顺利完成,证明我国可以独立开展海底原油管道内检测,这对我国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保障国家原油安全输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刘保余说。